石榴花开遍辰州——沅陵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掌上怀化> 2023-11-03 21:13

近日,60余名来自有关乡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代表和热心民族团结工作的个人汇聚沅陵县城,举行该县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服务队授旗。

(沅陵县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协会)

沅陵古称辰州,境内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白族、回族等25个民族和2个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近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是湖南省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之一。

自2022年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该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多措并举,精准精细推动创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沅陵特色的创建之路。

健全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全覆盖

慢步沅陵城乡大街小巷、各单位院落和社区村组,随处可见的是带有红石榴图案的“团结沅陵LOGO”和一幅幅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

该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县委下文明确各级党组织对创建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

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党的建设、意识形态、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政治巡察、绩效考核、文明县城创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沅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年终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综合绩效等考核中单列考核指标和相应分值。

各乡镇和县直单位普遍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创建专干,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服务队伍;各村组、社区根据本村组社区特点,采取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橱窗、组织民族团结文艺表演、召开座谈会和屋场会等方式,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千名广场舞者共跳民族团结舞)

典型引路,促进民族团结上水平

沅陵县充分发挥进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影响力,激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持久活力。

沅陵三中是“湖南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该校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立校,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着力打造辰州剪纸、红歌传唱、国防教育等特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筲箕湾镇银华山村位于沅陵、辰溪、泸溪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且少数民族占比在95%左右的民族村寨。该村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一村一品”建设为龙头,重点打造优质油茶、蔬菜产业,实现了村集体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富裕。

在典型的示范引领下,该县各级各部门掀起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热潮。沅陵职中、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等5个单位成功创建“怀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官庄镇、麻溪铺镇马家村、沅陵镇兰溪口村、县政务服务中心、思源实验学校、辰州矿业等16个单位被命

名为“怀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目前,该县共有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1个,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县级创建示范单位126个。2022年9月,沅陵县被命名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沅陵县博物馆(龙兴讲寺)民俗文化展)

文化润心,建设各民族精神家园

沅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书山情醉怀化,阳明心学光照千秋,红色经典激励后人,民间文化玄妙精深。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该县充分发挥优秀地域文化作用,以文润心以文化人,建设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位于该县二酉苗族乡境内的二酉山是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出地,也是典籍中记载秦朝博士伏生藏书,守护中华文化火种,赓续中华文脉的地方。今年9月22日,“中华书山 开山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活动融合诗歌朗诵、民乐表演、主题演讲、话剧、舞蹈、歌曲合唱等九种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和演绎“开蒙启智”“勤学笃行”“朝圣祈福”三个篇章,向世人呈现一场集“仪式+文化+艺术”为一体的视听盛宴,展示了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生命与风采。

(2023年怀化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在沅陵盛大开幕)

辰州剪纸是沅水中上游流域各族群众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图案纹饰和制作方式的特殊表现,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该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辰州剪纸工艺为载体,融入民族团结元素,根植各民族“五个认同”,先后创作出民族团结在沅陵、红军战斗在沅陵、传统龙舟精神在沅陵等多个专题剪纸作品,引导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近年来,先后组织体验辰州剪纸·传播民族团结之花活动2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各族群众高达2万人次。

沅陵各族群众自发组织的山歌表演团队有20余个,他们不图工资和回报,常年活跃在城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民族团结幸福生活。凉水井蓝溪山歌团成立于2017年,现有专职演员30余人。2022年至今,先后举办民族团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演出近100场次,足迹遍及全县各乡镇,观众达7万多人次。

该县民间音乐戏剧传承中心、老年大学酉江月文艺演出队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用山歌、劳动号子、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参与民族团结创建。今年9月20日,该县27支广场舞队1300多名广场舞爱好者共跳民族团结舞,共叙民族团结情。

沅陵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沅陵龙舟自诞生之日就在大众心中彩涂了团结拼搏奋进的底色。今年7月上旬“龙腾潇湘”中国·沅陵2023年传统龙舟大赛期间,40支参赛队伍2000余名运动员数十万观众及在线观看的900余万网友,共同绘就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美画卷。

(“龙腾潇湘”中国·沅陵2023年“沅陵酱酒”杯传统龙舟赛)

产业强体,拓宽群众发展新渠道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核心在于让各民族群众有事做、有钱赚、有奔头、得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全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水电风电扩能增效、生态文旅融合、品牌茶酒打造、中药材开发利用等“六大百亿产业”,成功创建湖南(沅陵)台湾工业园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园企业达26家,新增就近就业980户2160人。

“帮扶车间就开在社区里,回家只要几分钟,社区每年还会发粮油水果,碣滩茶每年按人头分红,终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太安社区易扶搬迁群众李济明高兴地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太安社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占地143亩,共安置搬迁户1359户5206人。该县先后在太安社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5家,100余名搬迁群众穿上工装成为产业工人。社区还统筹开发保洁护绿、治安协管、交通劝导、物业等公益性岗位50余个,基本实现了“应就尽就、能就尽就”。

(二酉苗族乡四方溪农业产业园蜂糖脆李喜获丰收)

为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沅陵县整合涉农资金16282万元,投入二酉苗族乡和火场土家族乡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建设。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种养加工项目、文旅融合项目在民族乡村落地开花,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石榴花开别样红,守望相助手足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沅陵各族群众心更近、情更浓,一幅团结和谐、开拓进取、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沅陵画卷渐渐形成。(张仁勇  刘林)

责编: 李佳阳

/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