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人才队伍 赋能乡村振兴
欧秀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认真念好“引、育、用、留”四字诀,着力建设一支能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乡村人才队伍。
紧扣基层实际,聚焦产业引人才。一要摸清人才底数。根据人才资源现状,绘制产业人才分布图谱、需求图谱,按照“缺什么引什么”“招什么用什么”原则制定引才政策。二要创新引才举措。转变思路观念,推行协议聘请、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对口支持、项目合作、挂职锻炼、互派培养等柔性引才模式。三要瞄准需求引才。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聚焦重大发展项目,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推行专家人才“点对点”“面对面”上门洽谈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四要动员能人返乡。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构建返乡能人集聚与产业集群互促共赢的工作格局,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分类精准施策,按需施教育人才。一是全覆盖开展乡村干部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分级分类组织乡村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促使乡村干部熟悉“三农”政策,提高解决农村问题的能力。二是大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养培养,按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和实训实操等构建课程,采取系统知识+跟踪指导服务、本地+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培训。三是分领域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在教育领域,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脱产培训、学历进修、名校“留学”等研修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医疗领域,注重现场教学和临床实践,强化全科理念及全科临床思维的训练,着力增强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在涉农领域,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涉农产业专题培训,促进农技人员知识及时更新。四是切实加强乡土人才培训。充分利用农技校、农广校等资源,采取“课堂+基地”模式,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将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施教,不断提高乡土人才接受现代科技知识、敢于创新和带头示范的能力。
树立鲜明导向,不拘一格用人才。一要坚持一线选拔“领头雁”。将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政治合格、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把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作为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二要拓宽渠道引进“活水源”。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三要强化政治激励“有奔头”。健全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对表现优秀的各类乡村人才,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级劳动模范,充分调动广大乡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环境留人才。一要完善乡村人才权益保障机制。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建立健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依据贡献大小对人才进行薪酬激励。切实解决各类人才扎根乡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返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二要完善乡村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和乡村人才的具体情况,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标准,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乡村人才职称评定中的论资排辈现象,按照“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原则制定职称评定标准,名额比例向基层一线技术人员倾斜。三要完善乡村人才宣传表彰机制。加大乡村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掘乡村人才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分层分类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群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新鲜经验、创新做法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中方县委党校)
责编: 陈亚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