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尽管岸上的安全警示牌非常醒目,河里涉水事故频频发生,但来此游玩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乐此不疲。
入伏以来,气温居高不下,且这些时间雨水不多,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在闲暇之时,纷纷来到舞水河、太平溪等野外水域戏水、钓鱼。在红岩电站下方的河里,水位不高,有些地方水很浅,甚至可以徒步过河。不过,表面风平浪静的河里,一些地方的水下则是暗流涌动,凶险异常!
野泳、钓鱼虽然畅快,但大家还是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河中险情频发
8月1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舞水河红岩电站下方,并不湍急的江流中有不少市民游泳,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宠物在河边戏水,也有不少市民在岸边或水中钓鱼。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携带了游泳圈和救生衣,但也有一些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在江水中畅游。记者沿岸走访发现,江边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等警示牌,但依然能看到有市民在江中游泳戏水,还有部分垂钓爱好者在河边垂钓。他们告诉记者,只在浅水区玩耍,不会存在安全隐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7月29日,一位13岁的男孩小伊不慎掉入离岸边4、5米远的一处水下“锅底”,险些溺水身亡;7月31日,4名男子在同一区域水中钓鱼突遭河水暴涨受困差点被冲走;8月1日下午6点,一对夫妻带3个小孩来此休闲,男的去钓鱼,女的玩手机,结果两个孩子不慎落水被冲走几十米远。短短4天3起事故7人遇险。幸运的是,以上几起险情均有陈鹏及其他人在现场,相关人员也都得到及时救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地方以前曾出现过几次溺水悲剧,教训惨痛。
水下安全隐患多
(在河中间钓鱼,虽然非常舒爽,但安全隐患很大)
“河水虽然较浅,靠近岸边的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隐藏着各种看不见的凶险,救援时间往往就那几十秒,有时即便是驾驶冲锋舟也可能赶不上救援。”救人英雄陈鹏表示。 一般来说,河流水质和水流情况都比较复杂,就算是在浅水区,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浅水区会滋养大量青苔,稍不注意,很容易滑到深水里。且水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相差较大,容易造成人体抽筋,特别是非专业人士遇到这种情况非常容易溺水。“水中有很多杂物,如修建河堤遗留的水泥块、钢筋等,还有玻璃瓶、玻璃渣,加之个别市民还将宠物带到河中游泳,所以野泳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有健康隐忧。” 陈鹏说,希望广大市民尽量不要到河边戏耍,尤其不要在酒后、夜晚到和河边戏耍钓鱼,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需游泳消暑,可前往正规的游泳场所。
市民为何“乐此不疲”
通过和去年对比,今年在舞水河野泳的市民明显减少,但仍然有市民对野泳“乐此不疲”。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对野泳的态度和原因,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市民李青坦言,她经常和朋友一起野泳,将其视为一种社交和娱乐活动。她们会在河边聚集,互相挑战和比拼。“我确实看到了禁止下河游泳的标牌,但是夏天太热了,我还是带着孩子在河边戏水。我知道有一些危险,但是没有其他更好的消暑方式。”市民王先生表示,他经常野泳是因为夏季高温,想找一个消暑的方式。虽然知道野泳存在危险,但他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游泳能力,可以应对。他表示,如果有更多安全的水上娱乐场所且价格合适,他会考虑选择其他方式。
(在舞水河,经常看到一家人在一起游泳消暑。)
正规游泳场所要收费,也是一些市民选择野泳的原因之一。“高峰期游泳池人还很拥挤,着实不划算,还有个别市民不讲卫生或患有皮肤病等。”市民张先生提到,他曾经考虑过在游泳馆游泳,但由于家里小孩较多,收费较高,他选择了野泳作为一种廉价的消暑方式。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或住在水边的市民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选择野泳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许多市民表示,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外,希望能提供更多经济实惠的游泳场所,以满足大家的消暑需求,并鼓励他们选择安全的游泳方式。
从事户外(水上)运动、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陈鹏告诉记者,小心谨慎是安全的第一要素。他虽然经常搞水上运动,水性很好,但每次都是做好周密的准备才下水,还很注意运动区域,尽量避开危险的地方。陈鹏还提醒道,普通市民在河里戏耍消暑时更要注意安全,不要指望万一有事时每次马上会有人来救。第一,关于出事时进行救援,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贸然在危险水域施救,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备设备,或会导致更大的伤亡。
在此,也希望沿河相关单位和部门继续加强水域安全宣传和防护,常抓不懈,才能提升实际安全。(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达)
来源: 掌上怀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