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理老师带领孩子们正在上田园诗歌课)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烈日化身为一只白鹭飞走了/就像我的爸爸妈妈/要又一次出门远行……”8月25日,刘思理老师给记者分享了他暑假在会同县团河镇官舟村官舟学堂的诗歌课上,带领孩子们写下的充满童真的现代诗。
2019年,官舟籍青年作家胡慧玲在返乡探亲时,发现村民外出务工,导致村里留守孩子较多。通过实地调研,李健、胡慧玲、胡熙等青年乡贤决定为孩子们办一所公益学堂。
区别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官舟学堂授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自2020成立以来,大学教师、篮球教练、画家等不同行业的爱心人士自发来此参与支教。四年来,学堂累计开课500余堂,先后服务留守儿童150余人。
“刚开始学堂只有几十个孩子,现在孩子越来越多,隔壁村的村民也纷纷把孩子送来。”胡慧玲说,假日将孩子们集中起来,既防止孩子玩水溺水,又能让他们学到知识。
“在与孩子们相处中,我发现他们对篮球特别感兴趣。”胡熙告诉记者,他们当即决定成立一支篮球队伍,并从镇上购买了篮球器材,12个孩子组成了官舟学堂篮球队。“孩子们特别刻苦,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从2021年到2023年,我们连续参加了三届会同县小学生篮球比赛,都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拓宽视野,胡熙还资助孩子们前往上海、长沙等地参加集训,切磋技艺,提升水平。
“学堂里有老师、有朋友,还有我心爱的篮球。”11岁的饶馨(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她每天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早饭后,她就来到官舟学堂,和小朋友们一起,跟着老师们学画画、打篮球,从一个不爱说话、没有自信的孩子,逐渐变成了阳光开朗的孩子。
“诗歌是一条小小的曲径,它能指引着我们通向温暖和自信。”来自长沙县泉星小学的语文教师刘思理说,官舟村绝大部分的孩子为留守儿童,他们内心会更敏感与孤独。在获知官舟学堂的事迹后,刘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学堂负责人,来此支教,教授孩子们诗歌写作。除了课堂教学外,他还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更为自由而有趣的“自然课堂”之中。
考虑到学堂孩子们上学不便,村民还自发搭建了一个小型石墩桥,还有一些乡贤主动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并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教学。官舟学堂凝聚着越来越多的乡情,正如挂在门口的红灯笼,散发着暖心而耀眼的光明。
(全媒体记者 黄莎 宋程程 向湘龙)
责编: 夏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