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指挥、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王甫建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
“用音乐来纪念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在全世界一直都有,但本次音乐会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用民族音乐向一位改变世界的大科学家表达敬仰与缅怀。”在8月28日举行的“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音乐会指挥、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王甫建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
“当我更深入了解了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以后,我深深地敬佩他。”王甫建说,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贡献,是真正地涉及我们的国家、民族的百年、千年生存和万年传承的大计,意义非凡。用民族音乐来表达具有这么深刻内涵的人物和事情,对我们来说也是接触不多的事情。袁隆平院士作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和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我想这次音乐会要表达出一种要持之以恒地把自己完全地融入到一个伟大事业中去,把自己奉献给时代和民族的精神。王甫建曾于198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率先推出中国民族音乐现代作品音乐会,首开民族乐队演奏现代作品先河,并不断与海内外各大乐团合作演出了许多极富挑战的现代民族音乐作品,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音乐会指挥王甫建教授正在排练)
王甫建介绍,这次音乐会共有7首作品,创作风格具有多样性,各有演奏特点。有的是对袁隆平先生工作生活的演绎,也有对袁隆平院士满怀深情的表达,都写得非常好。他告诉记者:“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先生创作的《五溪新韵》,作品意境表达充分,乐队演奏心到手到,排练效果非常好。本次音乐会还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作曲家融入当代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作品,我们要用民族音乐的方式来表现,形成完全不同风格的表达,对乐队是一种新挑战。”他表示,乐队都将充分发挥专业水平,把这些音乐作品的不同技术构成和音乐表现做好,更加完美地表达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与缅怀。在音乐会的艺术效果时,王甫建表示,音乐是抽象的,更多的是一种内在情感的表达,当把它表达到极致,可能更能完美地从精神上去诠释袁隆平先生的个人魅力和他的杰出奉献。音乐也许没有达到像文字那样具象的表现,但能够更直击人心,感染力更加强大。“用民族音乐的方式表述我们对袁隆平先生的深情,是非常贴切的,也一定是非常饱满的。”(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补秀梅)
责编: 洪玲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