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作曲江晖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上,当“乡村振兴”方阵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一首旋律明快、充满热情的歌曲一同奏响在广场上空。这首曲子名叫《美丽乡村》,由国家一级作曲江晖作曲、原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作词。此次,经过重新架构和扩充创作的女高音与民族管弦乐作品《美丽乡村》将作为压台曲目在“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上与观众见面。近日,记者采访了作曲江晖,了解《美丽乡村》背后的故事。
“《美丽乡村》分为晨雾山乡、田野稻浪、丰收景象和小康展望四个篇章,通过这四个篇章的层层推进,描绘出一幅幅美丽新农村的风景画,亲切自然地表达乡亲们对美丽家园的无限热爱。”江晖介绍道,第一篇章《晨雾山乡》是以羽调式为主,表现晨雾中朦胧诗意的山乡美景,通过几小节侗族芦笙的悠扬独奏,引出舒展而流动的第二篇章《田野稻浪》。第三篇章《丰收景象》和第四篇章《小康展望》从羽调式逐渐转为徵调式和宫调式,越来越明亮辉煌,最后在欢快热烈的全奏中结束全曲。
据江晖透露,他在作品中融入了湖南尤其是大湘西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特意让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和琵琶尽量模拟侗族芦笙、侗琵琶的演奏技法,使曲子更加具有怀化元素和地方韵味。
“我与怀化有缘,我在1989年考入怀化学院,得到母校老师们的悉心栽培,又娶了一位贤惠的辰溪姑娘为妻,还被聘为怀化学院客座教授。我每年都会到怀化采风,为怀化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怀化给了我很多灵感。”江晖说,“这次,我又深入到怀化安江农校、溆浦山背梯田、湘西十八洞村等地采风,寻访袁院士的足迹,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过程中得到孟勇、向琛子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乐曲结构更清晰,旋律更流畅,和声更丰满。”
在江晖的多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创作理念便是“为人民服务,写百姓心声”“民族音乐要有民族韵味,不能脱离群众”。他说:“我父亲是一位农技师,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常年忙碌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我从小就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充满了感情,所以我的很多作品就是围绕新农村和乡村振兴创作的。而这首《美丽乡村》正好契合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事业的美好愿景和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
“希望《美丽乡村》能为观众和听众带去美的享受,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江晖表示,“这场音乐会主题鲜明,7位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指挥王甫建老师和中央民族乐团众多优秀演奏家的精心排练和磨合下,我相信这必定是一场民族音乐的饕餮盛宴。”
江晖个人简介:
国家一级作曲、教授,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副主任。先后毕业于怀化学院、湖南师大音乐学院,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湖南省音协音乐创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株洲市音协常务副主席,中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怀化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和演播音乐作品500余部(首),获奖200余次。先后获评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湖南省文旅智库专家。2016年至2021年担任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其作曲作品《美丽乡村》曾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阅兵式“乡村振兴”方阵演奏曲目、文旅部“百年百项”重点扶持和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洁)
责编: 陈奕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