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声动意悠长——“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北京首演侧记

掌上怀化> 2023-09-05 16:59

(让世界聆听怀化声音——“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北京首演)

夜幕降临,澎湃的民族之音,在北京音乐厅回响。怀化作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以音乐为桥梁,广邀八方来客,让世界聆听怀化的声音……

今年是袁隆平院士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9月4日晚,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与怀化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惊艳首演。袁隆平院士深沉浓烈的家国情怀、怀化多姿多彩的文化风情将现场观众紧紧“拥抱”,由艺术家们倾情演绎的7首作品,带观众走进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

(《妈妈,稻子熟了》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此曲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深深思念。)

(音乐会现场。)

随着著名指挥家王甫建的执棒,一首宛转悠扬的《妈妈,稻子熟了》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此曲以袁隆平院士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为创作主线,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既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深深思念,也展示袁隆平院士深厚的家国情怀。曲毕,观众席上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李心蕊仍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以前对袁隆平院士的印象是一位务实、严谨的科学家,今天听了这个作品,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家国情怀的袁隆平站在我们面前,现场听到他写给母亲的信,真的非常感动。”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

随着管乐器“管子”的娓娓道来,取材于怀化苗族歌鼟的曲目《南国雪峰》在音乐厅里奏响。多段完整的酒歌旋律在不同调性之间徘徊游动,一段宏大磅礴而不失细腻气质的旋律齐奏,生动展示出了生性豪爽、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特色艺术和文化。音乐尾声,一句温婉动听的旋律点缀其中,留给现场观众无尽遐想。

怀化通道是一块红色的沃土。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领导人在通道确定了转兵贵州的伟大决策,成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史称“通道转兵”。侗族高音芦笙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通道转兵》讲述通道转兵那一段令人难忘的革命故事,引起了现场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山的那边是海》演出中,一根琴弓在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金玥手中翻飞。)

时而如同深巷蝉鸣、水银泄地,时而又如万马奔腾、响遏行云……在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山的那边是海》演出中,一根琴弓在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金玥手中翻飞,与两根琴弦碰撞出曼妙的旋律,瞬间成为全场焦点,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音乐会现场。)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怀化古称五溪,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汉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51个民族,在这里息息相生、代代繁衍,相互交融。由全国著名音乐家杜鸣心创作的作品《五溪新韵》以音乐的方式展现怀化地区各个民族在新时代交往交流、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气象。

(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稻花飘香》现场。)

一粒种子,从怀化诞生,并改变世界。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的《稻花飘香》赞美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侗族青年歌唱演员王馨登台唱响了《美丽乡村》。)

一曲《稻花飘香》过后,侗族青年歌唱演员王馨登台唱响了《美丽乡村》。她明亮动人的音色令现场观众陶醉,叩开了观众的心扉。“金黄的稻谷翻起波浪,丰收的喜悦堆满脸庞……”歌词就是怀化大力抓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美诠释,伴着旋律化作千言万语,全场观众沉浸在激情涌动的氛围中共同高歌。

(音乐会现场。)

首演落下帷幕,但“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会的好戏才刚刚开始。音乐会还将于9月13日、9月15日在长沙音乐厅、怀化市委机关会堂各举办一场,怀化正等待着一次又一次音乐艺术的华美绽放。

(全媒体记者 舒祎 滕典典 谭仕光 杨戟)

责编: 洪玲娣

/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