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气温变化大,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怀化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主动做好防控措施,积极预防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咽痛、全身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喷出的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
2.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以发热、剧烈咳嗽等为主要症状,退热后咳嗽可持续1-2周。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
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患者可有发热、怕冷、头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痛,张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整个病程约7-12天。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通过使用的物品间接传染。
4.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后多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
5.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乏力等,皮疹出现之前,口腔内颊黏膜上出现白色或蓝白色斑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6.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躯干部最多,四肢较少,常伴有瘙痒,皮疹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7.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11月-次年4月是发病高峰期。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主要通过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甚至还可能通过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传染性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相对封闭的环境引起暴发。
二、如何预防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1.积极接种疫苗。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新冠、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按国家免疫程序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相应疫苗。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饭前、便后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认真清洗双手至少20秒。做好食物的保鲜、生熟食物分开;不喝生水,饮用煮沸的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
3.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应科学佩戴口罩,视情况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待痊愈后再复学返岗。
4.做好自身防护。尽可能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5.增强自身免疫力。坚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6.落实校园防控措施。学校及托幼机构应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卫生,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通风消毒等措施,切实履行疫情报告责任,严防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10月23日
责编: 陈亚红
来源: 怀化市疾控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