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从1988年起步,怀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已悄然走过35年。
三十五载春华秋实, 三十五载薪火相传。怀化市关工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坚持党建带关建、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成绩斐然。目前,全市已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3940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达8.9万多人。形成红色教育、结对帮扶、隔代家庭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品牌,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2020年,怀化市关工委再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
(第三届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政治引领——为立德树人奉献余热
2015年8月25日和2020年11月17日,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和3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关工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中央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2022年,省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
坚守初心担使命,余热生辉践初心。我市关工委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成立临时党支部,每月至少集体学习一次,每次都有专人辅导。及时学习历届党中央领导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历次党代会精神和上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指示。
今年,怀化市关工委在怀化新闻网开辟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微体会》栏目,共收到“五老”微体会文章100多篇,网上点击量达百多万人次,并精选80篇汇编成册供学习交流。
通过学习,汇聚起不竭的发展力量,涌现出一大批退休不褪色的“五老”。如麻阳石羊哨乡关工委主任陈启安同志坚持40年为学生上学安全摆渡;新晃波洲镇关工委主任唐仲池15年如一日,守护革命烈士唐伯赓的忠骨和故居;靖州86岁的老干部谭松明,发起创办“谭氏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研究生13名,资助金额近30万元,并立下遗嘱,谭氏助学基金只能用于助学,任何人不得挪用……
(省关工委领导调研新晃基层关工委工作)
红色教育——让青春扬起理想之帆
国旗下的铮铮誓言,教室里的动人宣讲,一个个经典红色故事,一双双全神贯注的眼睛……这是在怀化市“百老千童共讲红色故事”活动中的温暖镜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怀化市关工委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五老”宣讲团作用,在青少年中每年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教育活动,打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让青春扬起理想之帆。
“红色基因教育是灵魂工程、基础工程、生命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怀化市关工委主任陈志强说,重点运用好当地红色资源,结合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怀化市关工委组织编写了《初心点亮童心——怀化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读本》。读本收录了26位怀化著名革命先烈的事迹和55处怀化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料。
颂党恩,跟党走。怀化市关工委还为向警予纪念馆、王家大院等9个怀化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授牌,组织青少年持续开展了“给共和国的一封信”“心中有话向党说”等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把警予劝学、粟裕大将、通道转兵等红色题材拍成视频,给青少年上“红色故事视频"教育课。《粟裕大将》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视频”,《警予劝学》获组织奖,《红军鞋》原创歌舞剧获全省最佳才艺奖。近年来,培养了100余名小小讲解员宣讲红色故事,听众达6.5万多人次。
每一场演讲,都带来一次心灵的震撼。说起粟裕大将的故事,粟裕纪念馆已退休的讲解员罗本义义务演讲了30余年。
充分利用怀化丰富的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怀化市关工委根据活动实践提炼的《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提高两史教育功效》经验文章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充分肯定的批示,在《中国火炬》2018年第4期刊登。
(市关工委开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万人宣讲活动)
关爱帮扶——呵护青少年成长成才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近年来,怀化市关工委围绕工作中心,积极发挥关工委组织独特优势,募集资金助学、改善办学条件、助力安全监管,通过结对帮扶、阵地帮扶、项目帮扶等用心用情呵护青少年成长。
“感谢洪江区关工委,感谢企业家们,每年为我捐赠助学金,让我安心学习。”收到5000元助学金的朱玲玲(化名)深情地说。近日,在洪江区关工委牵线搭桥下,爱心企业家和21位困难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扶困境学子完成学业。
结对帮扶,精准关爱,怀化市关工委通过深入调查摸底、逐人建档建卡,明确一对一帮扶责任人。2014年结成2万多帮扶对子,2016年增加到7万多对,这项工作一直延续至今。
“学校放假,关工委开学”。怀化市关工委开设四点半学校、周末托管班等与学校无缝对接的“五老”免费课外教育阵地,强化阵地帮扶。每年假期开展“两防两抓”(防欺凌、防溺水,抓托管、抓助学)活动,这一经验获得《湖南日报》推介。创建隔代家庭教育示范点57个,开设讲座2630余场,举办培训55场次,听课人数达13万人次,提升了隔代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水平。
在省关工委的指导下,怀化市关工委还争取了“芒果V基金”助学、春苗营养厨房、爱心音乐教室等项目在怀化落地,累计获资助资金370万元。通过多种形式,平均每年争取到600多万元助学资金。
服务大局——为“五新四城”增光添彩
“没有这些老人的帮助,哪有我们今天这红火日子!”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种植养殖场,怀化市一些受助走出贫困的农村青年,纷纷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怀化市各级关工委组织把“创品牌、结对帮”活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积极落实“三扶两创”(扶志、扶技、扶创业,创建创业示范基地)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1210多期,培训154500多人,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15990多人,从源头上大幅减少了留守儿童。
同时,开展“检爱同行”活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建立纠纷调解“五老”工作室,共调解各类纠纷58件,化解了社会矛盾。在省市县交界处,联合成立关工委和“五老”工作室,积极开展联防群治、帮困助学等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连续开展了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芷江、麻阳、中方先后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市关工委等153个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零犯罪学校”;368人荣获“先进个人”等奖项。
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托起未来科技之星”的科技进校园活动。参与市科协举办的怀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30多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1次,省级48次。
选择“五老”担任青年的人生指导老师,引导青工岗位成才,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建设“五新四城”培养人才。
打造品牌——关工工作迈向新台阶
初冬时节,橙红橘绿。洪江市黔城镇茶溪村是柑橘盛产地,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栽培柑橘,共有柑橘基地近1万亩,年产“黔阳冰糖橙”1500余万公斤。
该村因地制宜建立起柑橘培管“五老”工作室,着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工作室成员成功劝导50多名青年回村种植柑橘,并邀请省市专家来村举办培训班,培训村民107人,解决了24.67公顷柑橘即将抛荒和62公顷品种优化更新的问题。
坚持有的放矢,突出特色,怀化深入开展“五老工作室”创建。新晃、麻阳、芷江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创建“五老工作室”,辰溪、中方、靖州在乡村建立“乡贤工作室”,鹤城区在怀化五中建立了红色教育传承馆……2022年来,怀化共打造了近80家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的“五老工作室”, 做到了有“五老”领衔、有工作阵地、有经费保障、有活动开展、有考核机制、有档案资料。
“五老”工作室给广大爱心人士提供了发挥特长的新平台,参入者已突破原有的“五老”范畴,各行各业的老爷爷、老奶奶纷纷积极加入,形成了近10万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今年5月,在洪江区召开了全市“最美五老”表彰暨“五老工作室”创建推进会。省关工委主任杨泰波高度评价怀化市五老工作室创建工作:“怀化市关工委抓‘五老’工作室创建,力度大,举措实,办法好,‘五老’很有作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同时,怀化市关工委加强活动品牌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初心点亮童心”“百老千童讲红色故事”“孝心少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最美五老”“五小活动”等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进“五好关工委”创建,坚持党建带关建和“五好”“六有”标准,全市已有1638个建成“五好”关工委。
选树典型,榜样示范。怀化各级关工委定期评选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表彰了怀化市首届“最美五老”21名,并编辑出版《新时代怀化五老风采》,记载了37名“五老”的先进事迹。
坚守初心担使命,托起朝阳育新人。踏上新征程,怀化市各级关工委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力拼搏,不断推动关工委工作再谱新篇、再续华章!
责编: 夏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