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怀化人 | 旅途走笔:神农架上行

掌上怀化> 2023-11-11 00:35

神农架,在莽莽三千里的秦巴山间,东瞰荆襄,南邻三峡,西望渝陕,北顾武当,它神秘而雄奇,幽险而峻拔。

神农架不叫山,不叫岭,不称峰,而称“架”,这就显出另类,显出奇特。神农架,它架在什么地方?那个“架”,该是怎样的所在?

什么东西带了“神”字,就有了神秘莫测的感觉。将一派群山以神农氏命名,神秘之外,多了一种崇敬。

进到山里,怀着好奇四处打量,真可谓峰峦叠嶂,丛林密布。绕悬崖,穿森林,向左,又向右,走到头,又开始。云雾缭绕,烟气飘转,一片辽阔都不见,天地融合,乱石穿空……

露水滴答,从高处落下的瞬间,光芒四溅。山石耸立,其中一柱巨石,昂然独立,气势非凡。哦,也许那就是神农氏当年的雄姿。

进来才知晓,原来这神农架,说的是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架木为屋,寻山采药。香溪的源头,传说是神农氏的洗药池。那个时候,疾病流行,作为部族首领的神农氏为救济百姓,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神农架茫茫林海,采摘、品尝,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分辨出药草的性质。神农氏的故事,至今为人们称颂传扬。

小路一直往上攀,而香溪急着下山。它跳过一处处断崖,一处处深涧,丢下碎石和杂树,只带了散落的野花匆匆向前。屈原明晓它,所以屈原有了美妙的诗章;昭君喜欢它,因而昭君留下了丽影与芳香。

有人说,神农架是中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原创地。或因传说影响广泛,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就有外国植物学家历尽艰险来到这里,收集了不少世上罕见的珍稀植物标本。

黎明刚刚拉开帷帐,大九湖畔就有了人声。大九湖,那是神农架中的九位仙女,她们在海拔一千七百米的地方被群峰捧着,被日月宠着,所以人们说是“天上九湖”。

此时烟波浩渺,看不清大九湖的真实面目。曚昽中,人们屏住呼吸,不敢发声。天光渐开,渐渐看清四周的山峰。云雾把山水连在了一起,闹不清是天映了水,还是水映了天。等你发愣时,就又有一团雾气再次遮蔽了一切。

什么声音?细细长长的鸣叫,在水上滑得好远。而后有了回应,像是早晨的问候。声音过后,雾气中一只白天鹅,正以它美妙的身姿,轻轻地划开一整块透亮的水玻璃。

是的,就像是水上的慢动作,白天鹅转动着它那倨傲的脖子,打量着几位早行人。哦,它居然慢慢朝我划了过来,亲切友好地打量着我。它就那么静静地挨近岸边,挨近我这个不速之客。而后,又有两只黑天鹅从远处游来。

很想把九个湖都看遍,但是大九湖的面积实在太大,等我跑到第三个湖,太阳已经升到高高的山头,阳光洒下来,为湖以及湖边的草木染上一片红黄。这个时候再看,山湖已经是另一种景象。

大九湖周围有很多落水口,奇妙的落水口,湖水源源不断地流来,却看不到积水,水全渗入了山下的暗河。其中一条就是堵河,堵河一直流向丹江口水库。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南水北调的源头之一——送往北方的十滴水,就有神农架的一滴。

深深的峡谷间,还有一条穿行的川鄂古盐道,从阳日湾到松香坪、鸭子口、长崖屋的一段,布满了当年神农架人运盐的足迹和汗水,也留下了无数歌谣和故事。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三道沟、九道梁,打杵子打在黄土上,那时还没有周文王。”可见这条古盐道的久远。

远处,阳光穿透云层,将一个个光柱打在水面上,水面就成了一个硕大的耀眼的镜子。各种飞鸟飞过,为这镜子雕上千姿百态的纹饰。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环绕着水,连通着峰。那些绿色都是什么植物?问林区的讲解员谭羽轩,她一一指点,随口说出植物的名字,那名字就如一串美妙的诗言:圆穗蓼、三叶草、狭苞橐吾、地榆、菖蒲、泥炭藓、拂子茅、小黑三棱、珠光香青、灯笼草……羽轩不光说出名字,还介绍它们的特性和药用价值。

羽轩指着一棵棵神奇的树:秦岭冷杉、麦吊云杉、篦子三尖杉、珙桐、伯乐、领春木、鹅掌楸、连香、厚朴、巴东木莲……她告诉我们,有些树的叶子、花果或皮,也可以入药。

独特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理地貌、巨大的海拔落差,使神农架成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羽轩说,神农架有两千五百多种亚热带到寒温带的植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二百二十九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七十九种。

夜幕降临,黑得像墨。让你感觉这才是神农架,一派神秘的神农架。黑郁郁的峰岭遮蔽在四周。这个时候你听到了水声,水声潺潺,像是在窃窃私语。

忽然,一座山峰顶上,竟然冒出来一轮红月,是的,是红月,像一枚红宝石挂在那里,那么大,那么温润。它没有发出通常的银辉,因其大,也就显得近,显得亲切。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层层叠叠的山林,还有山腰间挂着的瀑布——红月,画出了一幅动人的画。

渐渐地,红月变成白色的了,它发出了清雅的光。尘埃的影子,在光线里舞。叫不上名字的飞鸟还在起落,小虫还在鸣唱。神农架之夜充满浪漫!

(滕建国)

责编: 陈奕璇

/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