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爷今年60岁,因动静脉内瘘血管血栓形成,在当地县级医院无法进行透析,紧急转入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很多病人因为动静脉内瘘血栓导致内瘘无法使用,当他们真的遇上血栓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血栓呢?
血栓:在临床上通常是指血液在流动的状态下形成了固体的形态,会影响血液流动,甚至导致血管阻塞。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都可以造成血栓,常见的血栓类型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型血栓。
动静脉内瘘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而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主要原因。
发生血栓后,选择合适的溶栓方式,比如用尿激酶溶栓。
溶栓成功后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1.内瘘溶栓后数小时内听诊闻及杂音、触诊震颤恢复;个别病人溶栓后不能马上恢复血流,观察0-24小时后听诊闻及杂音、触诊震颤恢复;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内瘘血管中有连续血流通过,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
3.溶栓后可以完成一次透析治疗,血流量可以达到180ml/min以上。
哪些情况说明溶栓失败?
1.75万单位尿激酶泵入完毕仍未溶通,内瘘仍未闻及血管杂音,内痿超声检查未见连续的血流通过;
2.如果连续3天尿激酶药物溶栓治疗无效,则停止溶栓;
3.内瘘处可闻及血管杂音,血管超声有连续的血流通过,但透析时内瘘面流量在150ml/min以下。
出现以上情况,说明溶栓以失败告终,那就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建立新的血管通路。
内瘘血栓如何预防?
1.要注意控制血压及血脂;
2.溶栓后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制定合适的穿刺计划,减少内瘘损伤;
4.定期复查动静脉内痿血管超声,及时发现并处理内瘘附壁血栓,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5.制定合适的干体重,避免透析中低血压;
6.内瘘拔针后按压力度和按压时间必须严格控制,防止内瘘并发症;
7.每日触诊内瘘震颤情况,必要时听诊内瘘杂音,关注透析中血流量和动静脉压力变化;
8.发现内瘘异常尽快6小时内就诊处理,争取溶栓的成功的“黄金时间”。
(通讯员:黄朝阳)
责编: 凌晨壹点CY
来源: 掌上怀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