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中药材资源禀赋深厚、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南方野生和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主产区。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持续高位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发展氛围空前浓厚,群众热情不断高涨,发展成效日益彰显。然而,突出的产业优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医药文化的缺失和品牌建设的滞后形成了强烈反差。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神农医药文化赋能怀化中药材品牌建设。
一、怀化中药材产业品牌建设滞后
医药文化欠挖掘。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蕲艾享誉全国,蕲春县得以成为“中国艾都”;河南省南阳市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南阳市得以打造为“中医圣地、养生之都”;安徽省亳州市是神医华佗的故里,亳州市得以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世界中医药之都”。怀化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但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应用。区域公用品牌资源缺乏整合。怀化是“全国特色农产品黄精之乡”“全国特色农产品天麻之乡”“中国茯苓之乡”“中国黄柏之乡”“中国五倍子蜂蜜之乡”,拥有8个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中药材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多而散、小而弱,品牌建设力量各自为战,联动效应差,导致有“品牌”无“名牌”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品牌建设基础不够扎实。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初加工等环节的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中药材生态种植由于成本相对较高,推广进展不理想;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宣传推介力度较弱。宣传推介缺乏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意识;中药材品牌宣传推介投入少;宣传推介形式、渠道和平台相对单一,缺乏创新。
二、神农医药文化是怀化中药材产业最厚实的文化根基
2009年5月8日至10日,会同县人民政府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40多位全国史学、易学、炎黄、民俗、民族、古文字专家出席,会议充分肯定了炎帝故里“会同说”。炎帝就是神农,医药文化是神农文化最亮丽的底色,炎帝神农因著《神农本草经》而被后世誉为“药神”,成为我国医药事业早期发展的标志性人物。神农医药文化是怀化中药材产业发展最厚实的文化根基。神农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济世救人的医者情怀。二是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三是药物配伍的科学思维。
三、以神农医药文化赋能怀化中药材产业品牌建设
学习好神农医药文化。学习神农医药文化济世救人的医者情怀,牢固树立民本思想,着力解决品牌建设基础不够扎实、宣传推介力度较弱等问题,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大药农就业增收;学习神农医药文化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发展定力;学习神农医药文化的科学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整体推进。
应用好神农医药文化。建一个园。在炎帝故里会同县建设一个神农本草园,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还原种植《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中药材,将经书写在大地上,开展科普教育,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展示怀化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著一本书。编撰科普书籍《神农故里,药乡怀化》,介绍学术界各种“神农故里说”,重点介绍“会同说”,宣传推介怀化中药材,借助国家卫健委“健康小屋”工程项目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拍一个片。拍摄《神农故里,药乡怀化》宣传片,诠释来自神农故里怀化的中药材,拥有优美的生长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品种、优良的药材品质,在相关会议、论坛、招商等场合广泛宣传传播,提升怀化中药材品牌影响力。树一面旗。高举生态种植旗帜,大力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打造怀化中药材生态、安全、优质的行业标杆形象,讲好神农故里怀化药材好的故事,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锻造强势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怀六味”中药材品牌影响。相比较而言,怀化众多优势中药材品种中,综合产业基础、行业影响力、市场前景等因素,黄精最具打造大品牌潜力。整合黄精品牌资源,全力打造“怀化黄精”区域公用品牌,锻造怀化中药材强势区域公用品牌。
(作者 罗文彪 系怀化市中药材办专职副主任)
责编: 李佳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