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陆港服务水平
李佑长
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在强国建设中率先建成交通强国。”我们必须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的思路举措,全力以赴推进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在服务鹤中一体化建设、“五新四城”战略上,深挖先行力量,当好开路先锋。
一、发展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推动发展建设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怀化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战略优势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首先,怀化是五省边区最发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湖南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在怀化创建集疏运体系,能够有效依托怀化市的公铁水联运优势,集结区域内五省的多式联运条件,打造一个国家级的集疏运中心,打通区域多式联运运输链条,从而保障武陵山片区整体经济良性发展,保障西南地区产业发展内联外通,保障西南地区军备物资高效进出,保障西南地区生态涵养可持续发展,保障7000万地方百姓富足安康。其次,怀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基础扎实。参与创建的物流龙头企业依托武陵山片区,凭借怀化公铁水联运优势,依托多式联运条件,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构建了东西双向开放、南北畅通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二、发展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总体思路。以推动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建设为主题,扎实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重新梳理其现有的交通网络基础条件,推进补链强链、完善多式联运,建成以怀化国际陆港主港区为核心,打通互联互通的国内外物流大通道,构建东西双向开放、南北畅通衔接的发展渠道。对内加强与鄂、渝、黔、湘四省跨区域经济交流基础,对外拓展与中亚、欧洲、东盟等对外贸易合作,以集疏运引领物流,以物流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让武陵山集中连片地区开放开发、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典范。
实施路径。第一阶段以强化硬联通为重点,聚焦怀化国际陆港开发建设的要点,在公路、铁路网、码头项目建设建设上更有作为;聚焦交通运输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有针对性举措,全力构建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完备硬件基础。第二阶段以实施软连通为重点,着力推进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工作,推动数据资源赋能集疏运体系高效运转,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打响怀化班列品牌。将怀化班列打造成以联盟合作、资源共享为纽带,协同多式联运链条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全方位的综合品牌。二是打通商贸物流通道。以铁路口岸为发展中心,实现“物流+金融”发展新模式,畅通国际国内贸易通道,完善商贸物流平台功能。三是打造产业+物流供给链。建立高效运营的体制机制,发展铁路沿线经济,延伸配套服务链条,全力推进跨境电商业务。
三、发展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近期目标和远景效果
近期目标。预计三到五年,将依托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建设将怀化打造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作高效、业绩优秀的联运枢纽,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要在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中担当重任,发挥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形成新格局中的战略平台功能。
远景目标。预计2035年怀化国际陆港货运量大幅增长,预测2035年陆港货运吞吐量达到4200万吨;预测2035年陆港水运量达到650万吨。届时,怀化拥有完善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高效集疏运体系枢纽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四、发展怀化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建设任务与措施
一是推进陆港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建成以怀化国际陆港、怀化铁路口岸为基础的内部快速通达、外部高速连接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体系;打通沅水通江达海航运大通道,积极推进在怀化港枢纽建设千吨级航运港口和水运口岸。
二是优化陆港集疏运运输组织方式。围绕多式联运信息化升级改造,结合空、铁、海、公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服务特点,制定了标准化多式联运电子运单,与用户建立了一票制运输合同,推进一票制、一单制商业服务模式。
三是拓展陆港集疏运服务辐射范围。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共同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怀化国际陆港整合资源共享的物流产业链,提升以供应链为主体的一体化多式联运运营模式,以物流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提升陆港集疏运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构建以怀化为中心、辐射五省周边地区、连接东盟各国的物流贸易网,完善物流交易和物流活动信息采集体系,为“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加强综合运输信息以及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等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平台之间数据对接、信息互联共享。
(作者系怀化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 陈亚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