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兴苗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坐落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脚下的万佛山镇山溪村,近10公里的村道两旁茂密的竹林展现着浓浓的秋韵,平坦的水泥路联通着各家各户,整齐的垃圾集中清运箱错落路旁,村道间的太阳能路灯“装饰”着这个安宁的小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图景。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驻山溪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木楠笑着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有我们的乡愁,我和队员们想留住这绿水青山,留下这美丽的乡愁,给村里多留下点东西。”
自2021年5月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通道法院干警杨木楠带领2名驻村工作队员,以满腔热血和脉脉深情为笔,扎根在山溪村这片山地林区,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以党建“提”笔,“聚才于村”,挖掘乡村建设领路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自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以打响“聚才于村”党建品牌为突破口,大力挖掘致富能人,不断夯实组织基石,筑牢乡村建设“发展底盘”。
(入户走访)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实现“两委”年龄学历“一降两升”,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2名,致富能手2名,“两委”力量得到增强。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周例会、党员互评等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鼓楼夜谈等,充分激发村“两委”党性底色,主动投身到乡村建设中。
“村东头的水塘用土填了吧,天热引蚊虫得很。”“村部楼的前坪再扩展一点就好,村民好晒谷子。”……在村部鼓楼里面举行的鼓楼夜谈上,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纷纷发表意见,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热烈探讨,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声音叠加起来都是一个共同愿望——让山溪村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
驻村工作队还与“两委”班子结成帮带对子,以“实战”帮带提升能力。同时,建立全村后备力量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将有志于带动家乡建设发展,有责任心的年轻村民培养进入村干部队伍。今年以来,12名村民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人,培养村级后备力量3人,为山溪村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如今,山溪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杨木楠感慨地说。
以产业“起”笔,“聚财于村”,绘就竹木飘香富民图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考卷,那么打通堵点激发农村活力则是驻村工作队的必答题。
“200万双竹筷, 3万张竹帘,发长沙。” 9月28日下午3点,山溪玉带桥竹筷厂门前,满载“胜雪”牌竹筷的货车司机核对完数量后,缓缓驶离村口。
为了让村民受益,驻村工作队围绕山溪村盛产竹子的资源优势,依托村集体企业玉带桥竹筷厂,以“公司+农户+集体”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竹筷、竹帘等竹木制品生产加工。积极借助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补助经费,帮助村里对竹筷厂进行统一管理、包装、销售。同时,还策划了“万佛竹飘香”营销方案,通过本土网红直播“线上”带货,“线下”举办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帮助产品外销。
仅去年一年,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订单攀升,产品甚至外销老挝、缅甸,年产值达120余万元,吸引来许多返乡的村民回乡创业,打通了产业兴旺的“堵点”,为村民培育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但驻村工作队并没有停下脚步,立足本村农业特色资源,做好农田“文章”,积极盘活村级未耕地,通过自主经营、整体流转,实现未耕地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今年来,集体种植收割水稻2公顷,集体创收3万余元。种植西瓜、百香果、罗汉果等10余种品相优良的瓜果蔬菜,让山溪村常年“蔬果飘香”。
“下一步,我们还要依托万佛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农旅发展的新路子。”杨木楠眼里充满着希望。
以民生“落”笔,“问计于村”,致力解难纾困排民忧
(帮助村民解决饮用水问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工作队从实际出发,在一次次进村入户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大爷,来,看手机上圆圈区域,听我的口令:眨眼睛,张张嘴,点点头,好了,我们已经认证成功了。”9月26日,驻村工作队针对部分高龄村民长期患病、出行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特殊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养老保险待遇认证工作“送上门”服务,确保山溪村253名60岁以上老人都能按时领取养老金。
“小厕所”反映“大民生”。今年8月,农村厕所改造任务进山溪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将“厕所革命”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协调解决20余项问题,对36座厕所完成改造。
“现在方便多了,改造的厕所既干净整洁,又方便好用,工作队帮忙办了件大好事。”村民刘唐兵对工作队竖起大拇指。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驻村工作队把群众事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帮助指导村民进行生产,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慰问,帮助收割晒粮……驻村以来,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150余件,解决困难诉求40余件,慰问群众30余次,慰问物质2万余元,用实际行动暖了群众心窝。
建美丽乡村,留梦里乡愁。驻村工作队在徐徐展现的乡村振兴画卷上,蘸以“初心墨”,运起“绿色笔”,绘就“斑斓图”,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留下了美丽乡愁,更绘就了诗和远方,为乡村振兴赋能。
责编: 夏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