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尿液结晶知多少

掌上怀化> 2023-10-30 19:32

有些人去医院检查时发现尿液检查报告单上提示有结晶,会不会自己吓一跳,不会身体哪出毛病了吧?别急,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院区在检验科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来为大家说说报告单上的尿结晶是怎么回事吧。

什么是尿结晶?是怎么形成的呢?

人体中的许多代谢物和水分通过尿液排出,有形成分和溶质均可作为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有时候这些物质会凝结,形成某种特定结构晶体,称之为尿结晶。形成结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当溶质浓度增加或尿PH值增加时,可形成晶体。结晶又分为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以及药物性结晶,这些结晶的出现与尿pH值有关。

1

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及机体盐类的正常代谢产物与钙、镁、铵等离子结合。常见的有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晶形尿酸盐及磷酸盐类结晶等。少量出现一般无意义,但大量出现的时候则应引起重视,比如草酸钙大量出现并伴有红细胞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尿酸结晶大量出现时可产生高尿酸肾病、尿酸结石及痛风等疾病;磷酸铵镁结晶大量出现提示泌尿结石或感染;磷酸钙结晶长期大量出现,应排除甲亢、肾小管中毒等疾病。非晶形磷酸盐结晶常在碱性尿中出现,呈白色颗粒状属正常代谢产物,无意义。

2

病理性结晶是由于各种病理因素或由于某种药物在体内代谢异常而出现的结晶。常见的有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等。胆红素结晶主要见于各种黄疸患者;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亮氨酸结晶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急性磷中毒,提示预后不良;酪氨酸结晶主要见于组织大量坏死性疾病;胆固醇结晶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

尿液结晶虽然还称不上肾结石,但距离肾结石也就一步之遥,结晶与结石的关系其实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晶的数量越多预示泌尿结石的形成可能性越大。所以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原因,尿液中出现结晶也一定要引起重视,定期检查。

怎么预防尿液结晶呢?

多饮水:保证每日至少摄入1500-2000ml饮水量,有利于防止肾结石的形成。若出汗多的,则需要喝更多的水。

均衡饮食:少吃咸菜、腌制类等高钠食物,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高盐饮食还会尿排钠量明显升高,导致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障碍,尿中的钙盐饱和量增加,促进含钙肾结石的形成。‚避免一次进食太多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花生和腰果等。吃的时候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法。同时避免过多的摄入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动物蛋白。含嘌呤丰富的食物也要适量食用,如动物内脏及海产品等。ƒ限制高糖饮食及酒精饮料,提倡多食用富含枸橼酸盐的柑橘类水果及蔬菜等。

多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能避免骨质脱钙,减少含钙结石的形成;同时,运动能使结晶成分分散开,不易聚集在一起,有利于结晶的排出。

定期体检,关注健康。

(通讯员:俞小慧)

责编: 凌晨壹点CY

/

相关推荐

评论